發布時間:2024-09-25點擊數:
“千年商都風云激蕩,百年品牌勇毅前行”。廣州酒家集團攜旗下“廣州酒家”“利口福”“陶陶居”等中華老字號品牌始終沖鋒在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,在行業內率先實現集團化管理、股份制改革,2017年成為省內第一家上市的飲食集團,以“餐飲+食品”雙主業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,廣式月餅品類連續3年全球銷售額第一,現有餐飲品牌門店近70家、食品銷售連鎖門店超220家、大型食品制造基地4個。
深化黨業融合,培育產業升級新動能
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,扎實做好黨建引領、產業生態、人才強企各項工作,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增添新動能。
夯實信念根基,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的“紅色動能”。集團黨委深入落實“兩個一以貫之”要求,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堅持“誠暖顧客心”的企業精神和“飲和食德”餐飲理念,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飲食服務和產品,持續擦亮“食在廣州第一家”的金字招牌。連續多年開展“頭雁引領”黨組織書記項目和黨員攻關項目,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。2023年實現月餅自動化包裝日產提量30%;“趣嘆早茶巴”品牌曝光量超11億人次,“興趣電商”直播間拉動業績超億元。
構建產業生態,釋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“集群動能”。集團充分發揮“鏈主”企業帶頭作用,主動承擔“品味西關”美食文化產業鏈大黨委建設工作,緊密聯系上下游企業,打造“餐飲+文旅”“餐飲+場景”體驗模式,推動傳統商圈轉型升級。打造高質量供應鏈體系,積極投資設立產業基金,布局連鎖餐飲、食材供應鏈等賽道,增強餐飲與食品加工業務協同發展能力,利用中央廚房產品流通與供應優勢,推動“明星菜品”標準化、規模化、零售化。積極參與預制菜“灣區標準”制定,發布《粵菜餐廳西關風情特色服務規范》,目前共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、行業及地方等標準56項,全力推動食品產業提檔升級。
搭建干事平臺,注入新質生產力發展的“人才動能”。作為廣東省非遺代表性項目“粵菜烹飪技藝”及“廣府飲茶習俗”的保護單位,建立粵菜師傅培訓學校,搭建“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”“胡羅松廣式月餅制作技藝非遺大師工作室”“方嘉沁女職工創新工作室”等一系列人才培養平臺,通過建立科學完備的“師帶徒”傳承人機制、打造食品科學與技術關鍵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、推動廣式月餅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,精心培育七代粵菜烹飪技藝傳承人及逾千名粵菜名師工匠,先后培養全國、省、市勞模20人,14名職工先后榮獲全國、省、市五一勞動獎章,著力打造食品產業“人才高地”。
民國粵味宴湯品
加快科技融合,打造數智生產新引擎
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,是企業的“命門”所在。堅持走好智能制造、數字科技、綠色發展的“突圍之路”,聚焦“修煉內功”,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。
緊抓核心技術創新,持續發展有“動能”。集團旗下利口福公司通過建立博士工作站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、食品科創研究院及各專項研究機構,聚焦廣式糕點烘焙、速凍包點鎖鮮等技術研究,推動專精特新“加速跑”,獲得“高新技術企業”資質認定。2021年以來,申請專利超300件,授權專利超200件。創建“李志成勞模創新工作室”等7個工作室,集中攻克低溫預制包點等重點項目,2023年,研發和改良項目超110項,創效近1.9億元。
專研智能柔性生產,快速反應見“效能”。建設食品制造智能車間,將數字技術應用到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,支持超500個產品的研發管理,研發項目效率提升30%,成本降低15%;實現供應鏈數字化,通過物流管理系統,實現人員減半,調度效率翻一番;實現營銷管理數字化,訓練AI機器人客服,實現自動開票和輿情監測分析,降本增效的同時提升服務質量,增強顧客體驗感。
堅持綠色發展理念,低碳生產更“節能”。在食品制造各關鍵環節部署傳感器和無線網關實時采集水、電、氣等能耗數據,結合生產計劃和天氣、環境數據,建立能耗預測大模型,為動力車間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提供數據支撐,實現低碳運行。2023年,推進車間設備技改270項、生產線智能化改造5條,節水6500噸。
食品制造智能車間
立足資源稟賦,搶抓文旅消費新賽道
活化粵菜文化和非遺技藝,把食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相融合,打造“餐飲+”文商旅消費新場景,探索“新資源食材+老字號品牌”的發展思路,順應消費需求升級新賽道。
緊盯消費新需求。集團近年來不斷研發推出藥食同源、營養代餐、健康零食等新潮產品。餐飲門店引進貴州皂角米、藏南香豬、龍巖白鷺鴨等優質有機食材,以“不時不食”為理念,創新研制30余款時令網紅菜點;食品制造重點加大低GI(血糖生成指數)食品、功能性油脂、植物基、活性肽等健康代餐食品的開發,建立“銀發族”“健身族”等不同人群的營養數據庫,打造國內首款低GI廣式月餅,提供更多元、更健康的飲食選擇。
創造消費新場景。以傳承弘揚嶺南飲食文化、講好粵菜故事為己任,聯合史學家、美食家等,匠心推出“南越王宴”等歷史文化名宴;結合“英雄花開英雄城”主題,以木棉花入饌,推出“嶺南紅棉宴”,將紅棉元素貫穿到用餐場景細節中,與嶺南書畫、廣繡廣彩、微縮造景、花城書房充分融合,精心營造具有嶺南文化氣息的紅棉文創主題用餐空間,賦予文化宴席新時代的生命力,構筑起一脈相承、貫通古今的粵菜發展完整體系。
構建消費新體驗。聯動全市頭部文博資源,以“非遺+劇本”“非遺+沉浸”“非遺+文旅”將傳統文化與沉浸式互動劇本游結合,孵化“穿粵記”城市文創超級IP,舉辦“穿粵記——尋味中秋游園會”等大型沉浸式民俗體驗活動,把傳統文化、中秋故事、非遺技藝融合,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東方美學的中秋盛宴。以助推西關美食產業鏈建設為契機,串聯布局陶陶居總店、龍津西、文昌等餐飲門店,提煉門樓、廊院、中堂、林泉、戲臺、府苑六大主題核心,巧妙利用騎樓、西關大屋等元素,營造富有嶺南特色的現代庭園空間,吸引大批市民游客“打卡”。廣州酒家龍津西路店獲荔灣區“粵菜傳承·十大名店”榮譽稱號,陶陶居第十甫路總店獲“廣州殿堂級美食地標”榮譽稱號。
“穿粵記”是廣州酒家孵化的城市文創超級IP